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无障碍     关怀版     繁体

上海市优秀大学生士兵故事(六)

作者: 市征兵办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1日

维和,穿行在埋着数十万枚地雷的雷区

人物小传

王涛,男,出生于19937月,20119月考入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年保送直博,20169月至20189月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陆军某旅。2017年选拔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六批赴黎维和建筑工兵分队,赴黎巴嫩执行为期一年的国际维和任务。服役期间获新兵营先进个人、联合国维持和平勋章、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司令嘉奖、旅嘉奖、优秀士兵等荣誉。

为什么入伍?作为一名在读博士生士兵,我的入伍动机曾受到过许多人的质疑,而我总是回答:我想成为一名军人。

跟身边许多人因《士兵突击》而入伍不一样的是,我入伍的念头萌芽于2008年。尽管当年成功举办了举国欢腾的北京奥运会,却掩盖不了雪灾、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带给国人的伤痛,而就在那时,新闻画面中英勇救灾的人民子弟兵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尤其是汶川地震的时候,看着解放军挖破了双手仍不放弃救生希望的时候,我想象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一名人民子弟兵,站在保家卫国的岗位上。

刚入伍的时候,得益于学校武装部组织的新兵预训,体能上还有些优势。但到了后期,发现自己的酸痛恢复能力明显比不上只有18岁左右的战友,身体开始吃不消,体能逐渐下滑。第一次与母亲打电话,一听到家人的声音,眼眶瞬间湿润,泪里饱含对家人的思念,也是对训练苦累的发泄。体能是战斗力的基础,顶着大学生士兵的头衔,不能给学校丢人,于是每天晚上加练,坚持了两个月也很有成效,军事素质大有提升,最终结业考核成绩优异,荣获了先进个人称号。

新兵结束后,我参加了集团军的首届军事英语培训,获得了优秀学员,接着顺利下连,与老连队的战友们度过了在部队的第一个新年,也是从小到大第一个在外度过的新年。尽管不能与家人一起过年,我却也感受到部队和战友的温暖,过年氛围热情融洽,战友互相嘘寒问暖,致以新年问候,最有意思的大概是老班长们给新兵发红包的时候了。

刚过完新年,我就听说有赴黎维和的任务,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进入了维和集训队。我原本以为新兵连是人生中最苦的时候,没想到维和集训更加残酷,训练强度更大,专业要求更高,而且还面临被刷掉的风险。也是从维和集训开始,我们同济的几个大学生士兵也得以展现自己的特长,在军营里发挥更大的价值。

每天除了高强度的维和技能训练,我还担任集训队的英语教员,通常只能在晚上熄灯后利用休息时间备课,加上一些其他的文职工作,晚上半夜睡觉,白天高强度训练,成了集训期间的常态。尽管很苦很累,但想着之后的某一天自己能乘着专机远赴万里之外维护和平,又给了我莫大的动力。军旅生涯最惊险最难忘的回忆是在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期间。

第一次踏上黎巴嫩这片土地,是在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对于同行的每一位战友来说,出国执行维和任务,都是第一次。豆粒大的汗水从我额头顺着防弹头盔边沿滑落,不仅天气炎热,对黎巴嫩这个地方更是谈不上熟知,尤其是安全形势,所以心里不免紧张。尽管出国前的培训已经让我熟记黎巴嫩的地理、环境、人文和安全形势等基本知识,但刚出机场便看见五步一哨十步一岗,荷枪实弹的黎巴嫩政府军,本已淡定的心又莫名紧张起来。从贝鲁特机场到营区有三个小时的车程,奥地利运输连担负此次的运输任务。车辆经过首都贝鲁特市区,行驶到快速路,一路经过许多的城镇和乡村,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战争中炸毁的废墟和墙上遗留的弹孔,我第一次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有三支分队,负责扫雷排爆、军事防卫工程、边境线修筑和医疗及其他人道主义救援任务。维和期间,除了执行维和任务外,我也充分发挥自己各项优势,组建了分队的英语集训班,提升战士英语水平;担任联黎司令部组织的中文班教员,教授外军汉语;主持中英双语文化晚会,宣传中国文化;担任各类核查和在外执行任务时的翻译;担当记者,撰写新闻稿,拍摄新闻视频;参与组建乐队,在分队和联黎各项大型文化活动中演出等等。

维和生活丰富多彩,但维和官兵们也时刻面临着危险。每天出去执行任务,道路崎岖坎坷,翻山越岭,危险重重;表面平静的任务区,我们车队却在此遭受过不明袭击,任何时候出去都得时刻警惕;在黎以临时停火线上执行任务,穿行在埋着数十万枚地雷的雷区中,命悬一线,心惊胆颤;因任务需要驻扎在黎以边境的尼泊尔营区,时不时的爆炸声震得瞬间从床上蹦起来……

或许以上种种不过是一次经历,但身处维和任务区的一年,最大的收获,是黎巴嫩人民对中国军人发自内心的友好。每每与当地民众交谈,都能感觉到他们对长久和平的愿景,以及对中国军人在黎巴嫩默默付出的感谢。记得有一次在街头,一位满鬓斑白的老爷爷拉着我的手,对我说:你是中国维和军人吧,我喜欢中国,了解中国历史,感谢你们对黎巴嫩和平而做出的贡献。

结束一年维和任务,安全回到祖国,心中十分感念祖国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第一批维和人员圆满完成任务,乘坐专机回国,当飞机进入中国领空的那一瞬间,机长特地播报说:亲爱的维和战友们,我们已经进入中国领空,欢迎你们回到祖国!顿时所有人欢呼雀跃,甚至不少人饱含热泪。

回想起每次外出执行任务,防弹衣防弹头盔和枪弹绝不离身,时刻保持警惕的状态。只有回到营区,看到门口石碑上大大的中国两个字,心头拉紧的弦才会慢慢松下来。回到祖国,离开军营,再次回到学校,过起了宿舍、食堂、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才真正体会到祖国的安定美好。

两年的军旅带给我太多的改变和提升,也留下了无数的感受和体会。军营是座大熔炉,百炼成钢。只有走进军营,不断挑战自己,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在军营里,曾经的挥洒汗水、磨练意志、践行诺言、燃放青春,仍然历历在目,必定成为我一辈子最深刻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