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无障碍     关怀版     繁体

上海政法学院:包济慈——携笔从戎报国志 再入军营续梦想

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1日

1.jpeg

包济慈,上海政法学院2023届法律学院法学专业本科生,20189月至20209月服役于武警某部,服役期间,先后荣获“优秀义务兵”一次,“四有”优秀革命军人并“嘉奖”一次,2023年又以高校毕业生的身份再次入伍,并成功通过全军提干考试成为一名军官。 

2.jpeg

一、初入军营砺志向

他从小受爷爷和舅舅们参加经历的影响,对军旅生活有着强烈的向往,期盼自己有一天也能穿上戎装,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在20189月,刚刚结束大一学习的他,怀揣着激动不已的心通过学校武装部报名应征入伍,经过层层选拔,终于从大学校园踏上军旅之路,成功成为一名武警战士。

初到新兵连,严格的部队训练和生活还是给他带来不适应,与大学时相对懒散的作息相比,在部队的每时每刻都紧凑且充实,不仅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军事本领,还要学习时事政治,了解国家大事。而日复一日的内务要求更是在磨练每个人的心性。他慢慢体会到,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不仅要有满腔热血,更要吃得了流血流汗的苦、平淡重复的苦、磨砺性子的苦。而他离这个标准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于是他埋头扎进部队的大熔炉,想要炼出自己的“钢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凭着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吃苦劲头,在完成训练任务的同时,根据单位需要,从零开始学拍照、写材料,先后担任中队新闻报道员、文书等职,在摸索中不断进步,为中队干出实事,从懵懂学生到被评为“优秀义务兵”,这个转变他用了一年。那年,他20岁! 

3.jpeg

二、戎装暂脱志不改

20209月,21岁的他万分不舍地脱下军装,离开军营,选择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从甘肃考入上海的他,成绩在大一并不突出但复学后的三年里,他始终保持“退伍不褪色”的初心,刻苦学习规律作息。成绩进步明显,获得了校级奖学金、退役军人专项奖学金和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同时加入校“军魂团”,积极协助主管老师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并在学校军训工作中担任教官。在征兵宣传工作方面,他给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在军营中的青春热血时光,向他们讲述军旅生活,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军入伍。在退役复学的三年里,他在大学里不断的汲取着知识营养,也渐渐有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在部队的点滴回忆,训练场上的挥汗如雨、烈日下的执勤站哨、文体活动时的欢声笑语,这些场景时时萦绕在他的脑海。他说:“每当我看见同样身穿军装的人,重返军营的强烈愿望都会涌上心头。我觉得,我的青春,应该再穿一次军装!” 

4.jpeg

三、二次入伍再圆梦

2023年,在完成学业后,他再次递交了入伍申请,经过严格的体检、政审之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霓虹灯下的哨兵”,从“初心再燃”到“未来展望”的他,想要在军营扎下深根,将军人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他决心通过参加大学毕业生士兵提干考试,以全新的身份开启新的军旅人生路,那年,他24岁。

但提干之路绝非一片坦途。由于各种任务训练,他的学习时间并不算充裕,从军事科目到文化科目,从每日必须保持的体能训练到不太擅长的数学物理。一道一道关卡陪伴他直到深夜。军政、军史、军职、科技、时政,厚厚的书籍慢慢钻进脑海里,他说:“可能每一名参加提干的战友都不会忘记那道‘如何寻找北极星?’的题目。”

终于,星光不负赶路人!他的名字最终出现在了军校录取名单上。回顾一路走来,他无比感恩上政。当问起他圆梦后有何感想时,他这样回答:“我的两次从军路,参军引路人都是母校,正是有了上政的倾心培育,我才能在单位提供的良好平台上,找到人生方向,成功追梦军校。”

面临未来无限可能的人生,每个人都要选择自己的道路。从入学到毕业,从战士到军官,这是他的道路,这是一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