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在这样的情势下,更需要一批有着专业知识背景,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来完善我们的部队兵员结构。
东华大学作为上海市高校征招大学生参军首批试点单位,从2001年开始接受大学生征兵任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学校不断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坚持创新,严把质量关,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每年的征兵工作,把文化素质高、身体健康、政治合格的适龄优秀在校大学生输送到部队,为部队选好兵,为长城选好“砖”。
一、职能部门通力协作,组织分工明确。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的征兵工作,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吴楚武老师主管武装工作多年,我校的征兵工作中的每个关键节点,他都与有关部门一起深入地研究讨论。在校党政领导的支持下,学校组建了征兵和安置工作的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能分工。由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任组长,武装部牵头,宣传发动以宣传部为主,政审以保卫处为主,复学以教务处为主,有关学生工作由学生处为主,同时校团委积极参与,各部门通力协作。学生参军后,校武装部与应征学生及其所在学院保持联系,利用寒暑假去部队看望应征学生,及时了解应征学生的思想状况。应征学生复学回校后,学校武装部抽出时间组织集体座谈,并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好复学学生的优待政策。机械学院2005级苏华峰同学感慨地道:“复学回来都第两年了,学校还记得我们这些同学,每年寒假前,我们都能收到学校的慰问信和慰问金。”
二、探索宣传工作新思路,注重明确国家政策。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学校将征兵工作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征兵宣传工作新思路,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在利用校报、学校主页、广播、横幅等传统的宣传载体同时,运用现代化通讯技术,将征兵信息发送到每一名学生,实现了信息全覆盖。发挥退伍大学生士兵的能量,组建了“征兵东华校园行”宣讲团,通过退伍大学生的现身说法在校园里掀起了大学生积极参军应征的热潮,营造“报效祖国,参军光荣”良好氛围,同时注重实事求是,明确国家的政策,严格落实征兵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了征兵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三、完善学校配套优待政策,确保学生复学安心学业。按照上级文件规定结合我校退役学生实际,学校制定了七条复学等方面的优待政策。2006年12月,学校进一步完善配套优待政策,印发《东华大学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优待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将之前的七条增加为现在的十五条。从之前的“在部队荣立三等功或以上奖励的减免50%学费”扩充为“在部队受过嘉奖的减免50%学费,荣立三等功或以上奖励的免交全部学费”;“在部队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含)以上奖励的,在取得学士学位后,可免试直升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生退役复学时需要转专业的,由本人申请,经原就读学院(系)同意和教务处批准,可转入本校其他专业学习。原专业所修学分,可转入新专业或予以相应折算”等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退伍复学的学生吃了“定心丸”。从2003年开始,我校已妥善安置了19名退伍学生。
从2001年至今,我校62名学生走进绿色军营,成为国防绿中的一员。已退伍复学的有38人,13人荣立三等功,20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8人被评为优秀士兵。目前12名学生已完成今年的政审工作,即将步入军营。复学回校的学生,将部队优良的作风渗透到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扬部队“两不怕”精神,学业成绩优秀。38名复学回校的学生已完成本科学业,踏上工作岗位,期待着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保持和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建功立业。
(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