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禹含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学生
一、人物小传
姚禹含,男,1997年7月生,就读于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2016年9月参军,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被评为优秀义务兵,获团嘉奖一次。2017年参与执行建军90周年朱日和阅兵任务。2017年5月服役于南沙水警区永暑礁部队,累计守礁9个月。
二、军旅历练
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我服役于东海舰队训练基地,先后在浙江江山、上海宝山接受新兵以及学兵集训。怀揣着对军旅生活的憧憬与期待,我告别父母,背起行囊,穿上戎装,来到虎山脚下,开始了两年部队生活。新兵连第一次战术考核,大雨瓢泼,训练场一片泥泞。可是,每一个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不顾膝盖的淤青,不顾手肘的伤口,咬着牙、拼了命似的在地上奋力向前爬。由于战术考核后还要进行手榴弹投掷考核,为了热身,我们整个分队全副武装,就在那暴雨下跑了一圈又一圈。经过这几个月的训练,我正式由一名地方青年转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2017年,我通过重重选拔,获得参加建军90周年朱日和阅兵的资格,前往北京参加训练。
盛夏时节,炽热的骄阳炙烤着每个战士的身躯。顶过砖头,标过白线,夹过纸牌,为了练就炯炯有神的双眼,面对阳光保持90秒不眨眼。汗水顺着额头流进眼睛,身上的戎装早已浸湿了几遍,但自始至终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从最开始的半小时,到最后持续站立四小时不松懈,这其中所付出的辛苦,真的难以用言语表达。无论是脚底的水泡、背后脱落的皮肤、黝黑泛红的脸颊,还是每次结束训练后依然僵直的双腿,都无法磨灭我们的斗志和激情。在经历了数月的艰苦训练之后,我被推选为海军护旗方队32号正选队员。无奈造化弄人,在还有半个月部队就要进驻朱日和的时候,我突患水痘,长达21天的隔离期,让我最终错过了这次阅兵任务。虽然朱日和阅兵场上最终没有我的身影,但是我的信念、我的热情、我对祖国对军队的一腔赤诚,却始终伴随在战友们身边。阅兵当天,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心里更多的是激动、惊叹和自豪,激动我的兄弟们如愿以偿,惊叹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与强大,自豪我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在距离祖国大陆740海里的中国南海之中,屹立着一块我们中华儿女用智慧和血汗填起的中国领土——永暑礁。30年来,驻守在这里的每一位战士,每天都在同高温、高湿、高盐的自然环境做抗争,与远离大陆的孤独做斗争。礁盘扩建以前,永暑礁还是一个水上面积不足1立方米的暗礁,前辈们就住在高脚屋中,站在海水里执勤,趟着海水巡逻。如今,永暑礁已经是一座拥有民航机场的岛屿。2017年5月开始,我服役于南沙水警区永暑礁部队。没有蔬菜,我们就吃罐头;没有淡水,我们就喝雨水。在这里,涌现了太多的优秀士兵,如龚允冲、李文波等等。去年刚刚转业的四级军士长——赵作亮,是我的班长。他在得知父亲重病却面临上礁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如期奔赴前线。在岛上,深夜里,他一个人默默地流泪,面对着汹涌的海浪,一遍遍地呼喊着父亲的名字。
在南沙,我们是守卫者,更是建设者。每月一次的物资搬运,让我知道了原来自己也可以彻夜劳作,也可以趁着十分钟的空隙直接躺在水泥地面上熟睡过去,然后在号令喊起的时候,瞬间站起来,和战友们一起,喊着“一二一二”,用自己的双臂去面对总量达100吨的物资。还记得小时候每逢大年三十看“春晚”,主持人总会代表全国观众向驻守边防的解放军战士送去新年祝福。2017年除夕,我主动向领导申请在跨年夜值班执勤。当自己从一个坐在电视机前看节目的孩子,变成了被大家尊重、祝福的战士,那份光荣,事后想起来真是无比地幸福。“上礁就是上前线,守礁就是守阵地”“人在礁在国旗在,势与岛礁共存亡。”这就是我们南沙卫士坚定不移的信念。在这里,我想和祖国和人民说上一句:祖国的南大门有我们守着呢,你们放心吧! 退伍后,我依然在讲着我们的故事,先后代表学校参加“尚武杯”国防主题演讲比赛,荣获上海市三等奖;参加大学生理论宣讲微课程比赛,荣获上海市二等奖。
三、军旅感悟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信念,国家就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这两年的军旅生活真正改变了我,虽然我已脱下军装,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本色始终流淌在我的血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