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无障碍     关怀版     繁体

大学生的军营梦:在校携笔从军,毕业再披戎装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13日
 

在学期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带领战友做信息尖兵;四年大学毕业仍心系军营,又赴我国火箭军军官成长摇篮——火箭军工程大学深造。东华大学机械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16届本科毕业生鲍振强用自己的选择和实际行动,继续投入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

初入部队带科技知识进营房

几年前,鲍振强参军入伍来到边疆一线,其所属部队是拥有光荣传统的应急作战部队,训练、战备、演习任务繁重。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集训,在和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鲍振强的体能、毅力、意志得到全面提升。不过他渐渐发现,与体能强势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这些与他年龄相仿的战友却对电脑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从来没摸过电脑,因此在学习具体专业知识,学习操作使用信息化装备的时候进步很慢。

新时代的军人要能够适应科技逐渐发展的社会和信息化作战的要求。为此,鲍振强主动请缨,利用闲暇时间为战友们补课,教授办公软件、PPT、视频制作等方面的计算机知识,连队学习室里面的人气越来越旺。虽然鲍振强每天都忙到很晚才休息,早上照样起床出早操,但他却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和价值,苦点累点没什么,能够尽自己所能为集体做点什么,大家一起成长进步,这种感觉真好!

看到有战友在学习五笔打字,但是大多数都抱怨太难学了,坚持不下来,特别是字根的背记更是枯燥无比。为了让战友重拾信心,从来没有学习过五笔的鲍振强和战友们一起学:利用晚上仅有的一点休息时间练习五笔打字,短短两周每分钟就可以打150字左右。原来不是学不会,而是没有真正去学。战友们感慨,并开始按照鲍振强总结的一个记住、两点要求、八项注意五笔打字技巧,很快都有了进步。鲍振强所在单位掀起了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潮,受到兄弟单位的赞赏。

重返校园做热血的青春榜样

退伍回到大学校园,鲍振强把很多在部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作风坚持了下来:学习、项目、运动、社团、志愿者活动、实习……样样都没有落下。在学校中他踊跃组队参加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一次次与苦难作战的过程。

一次比赛前夕,鲍振强团队在试车的时候突然有一小块电路板烧掉了,又没有备份,怎么办?放弃比赛当然不行,必须得解决。几个人在图书馆和几个实验室来回跑,查找资料,寻找新的替代器件,连夜重新焊接,第二天终于顺利参加了比赛。比赛真正的意义在于它促使人不断进步,更愿意去挑战自我。鲍振强说。

此外,鲍振强每天都会至少留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锻炼,也影响到了很多身边的同学。他隔壁寝室的有一位同学天天呆在宿舍玩游戏,不爱与人交谈,鲍振强坚持把他拉到了健身房,让他感受健身的好处与乐趣。一来二去,这位同学喜欢上了在健身房大汗淋漓的感觉,从此不再痴迷网络游戏,人也比以前开朗多了。

青春就是要活力,要奋斗!在鲍振强的带动下,更多同学走进图书馆,奔跑在体育场,参加各类科技比赛和创新项目。

再披戎装肩负青春使命和担当

很快,四年的大学时光就过去了。和所有毕业生一样,鲍振强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的绩点分数达到了清华大学的保送分数线,一边是他梦寐以求的中国最高学府,而另一边则是他热爱又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国防事业。何去何从?整整思考了两天两夜,最后他听从自己内心深处发来的声音:人的一生不要只想着安稳富裕的生活,要多想想肩头的责任,实现人生的价值,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最终他选择成为火箭军工程大学的一员。

部队教育和培养了我,使我复学后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在大学成长进步,否则决不会有今天的我。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部队的建设更需要高学历人才,我责无旁贷,将来能够从事于这样一份事业,服役于这样一支部队,我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站在东华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的讲台上,鲍振强动情地说。

2016年,鲍振强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2015年,获东华大学优秀学生称号,2014年获上海市智力助残优秀志愿者、上海市大学生创造杯一等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上海赛区特等奖)……面对众多奖项,他说:这是对我人生阶段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鞭策,而对于毕业后再次奔赴军营的选择,鲍振强很坚定:这是青春的使命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