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大学生优秀退役士兵俱李菲
我是上海大学理学院化学系2010级学生。2011年12月我参军入伍,成为享有“电磁蓝军”美誉的第一集团军电子对抗旅的一名通信兵。服役期间,表现优异,连续两年被旅评为“一级技术能手”,2013年6月参加集团军组织的通信兵大比武,取得话务专业第一名,并被集团军通报表彰为“训练标兵”,同年底,被旅评为“十大电磁尖兵”,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入伍前,总听人说部队就是直线加方块,好像很是乏味;但也通过电视上看到过部队五彩的生活。听说过部队部管理有多么的严格,但也听说过很多浓浓的战友情……小时候我对于部队的印象来源于我叔叔——一名边疆的军医。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任务的艰巨,我的记忆中,从小到大他回家的次数廖廖无几,不过他每次回来,我都会把他大大的“制服”、“军帽”罩在自己的身上显摆,这就是传说中的制服控吧!曾经也想过参军入伍,不过高考的时候还是向往自由自在的大学于是放弃了军校。没想到,入学后,正是这种自由自在的大学,让我的生活一点儿也不规律,加上自我管控能力比较弱,在大学生活中越来越迷茫,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大二上学期,收到辅导员飞信,今年的征兵政策外地生源的学生可以报名,而且身高从去年的162降到了160(我161),脑袋一热感觉看到了一丝曙光,是时候改变一下自己了。刚开始父母反对,一是怕我吃不了苦,二是怕我耽误学习。但是我心已决。
那年冬天,我和众多新兵一样,背负着家人的嘱托,揣着一份绿色情怀和对英姿飒爽的军人气质的向往,走进那个方方正正的世界。新兵连的日子,让我真正从一名大学生转变成了一名革命军人。冬季入伍,在南方最湿冷的季节训练,站军姿,跑步,摸爬滚打,我和战友们都不太适应,也生平第一次长了冻疮。新兵连的辛苦我就不多说啦,这些都随着授衔仪式的那刻起而烟消云散,带上崭新肩章的那一刻是那样的激动人心,是那样的刻骨铭心,当举起右手郑重宣誓时的那一刻,我已经是一名军人,那种神圣的感觉早已超越了新兵连的苦。
新兵连结束后,我被分到了通信连话务专业,开始了天天和号码打交道的日子。话务员专业性很强,既辛苦又枯燥乏味。熟记号码、勤务用语、快速听打录入俗称话务员“三板斧”,想顺利出师,一般没有3个月的封闭训练根本完不成。面对一大堆的号码和毫无生机的机器,和我一起的同年兵产生了抵触心理。在别人眼中,大学生嘛,肯定能力强,但是理科生出身的我最不擅长的就是死记硬背了,于是我就得比别人下更多功夫,摸索记忆法,创新背记诀窍,不到两个月,1000多组值勤号码,我倒背如流;快速听打录入,每千字差错率不到0.1%;勤务用语准确率100%。成为了第一批出班的话务员,第一个独立担任总机值班。在我看来,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是找对了方法,再加上勤劳的汗水,就一定会有收获。这些刻苦训练的基础都给我在当兵第二年参加集团军话务专业比武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因为是第一次参加那么正规的比赛,我倍感压力,在将近一个半月的备战时间里,我每天加班到深夜,不分昼夜的训练,没有周末,没有休息。面对兵龄比我长、参赛经验比我丰富的对手,紧张的心情不言而喻。在第二轮由于自己的小失误,成绩不是很理想,在第三轮,我放下包袱,扭转局势,反败为胜,领先了一军总部的士官11分,一举拿下了第一名。当时真的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那段时间的辛苦训练也算是给自己了一个交代。比武归来,部队的首长和战友们对我纷纷刮目相看,并把我的事迹宣传在了各大报刊和网站上,这是对我努力的最大肯定。
在部队的两年,我打过枪,扔过手榴弹,架设过野战天线、挖过单兵掩体,我也参加过比武,获得过荣誉。虽说是在和平年代站岗,但每每看到自己身上的那身军装,就感觉不辱使命,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部队是一个大家庭,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家是一个集体,谁都不能少,部队也是一所大学校,不管在哪个岗位,总能学到很多很多。
在部队两年,由于不能经常打电话,写信成了我们与家人朋友交流、表达情感的最好方式。两年中我积攒了一大盒的信件、快递单,折叠整齐的保存在盒子里,我在想当我老了,翻出盒子里一沓沓的信件,回忆会涌上心头,想想也比看手机历史记录更加有感情吧!从一笔一划的写,到封好信封,文书班长帮你拿到传达室,盖上部队特有的免费三角章,然后每天训练之余,最大的期待就是收到家人的来信。没有你的信的时候,满满的失落,收到的时候,开心的无法形容……现在回忆起那段等着信的日子,依然满满的都是怀念和幸福。
两年的军旅生涯,转眼之间就即将走完了全程,留恋军营的点滴,留恋军营的一草一木,留恋训练场与演习场的身影,哨音和口哨即将远离,帽徽和肩章即将摘去,但我知道,因为曾在军旅,那军人直线加方块的秉性将支撑起我们未来的那片天空。虽然我把两年的青春奉献给了军营,奉献给了祖国,但是军营学到的东西对我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退伍复学后我连续两年获得过学业奖学金,还被评为上海大学优秀学生。去年9月,得知有机会去西部地区支教,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报名,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支持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用我的实践去证明“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