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 刘晓鹏
面对艰难困苦不抛弃、不放弃
刘晓鹏,男,1994年出生,2012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9月参军入伍,服役于驻云南某部队,退伍时被评为优秀士兵,并获旅嘉奖。在校期间,被评为2012级优秀军训学员、2013年度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共青团员。2017年3月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参加高校百英里接力赛获团体第二名。
刘晓鹏长期坚持身体素质锻炼,入伍后很快在新兵营中脱颖而出,但也有短板,按照规定完成8个引体向上才算合格,班长要求做10个,可他最多只能做到4个,为此没少被罚跑圈。完不成任务怎么办?刘晓鹏抓紧一切时间,增强上肢力量,同时在训练的间隙,加练单杠项目,终于在考核时达到了班长的要求。不过,刘晓鹏最怕的不是拉单杠,在校参加军训时,他最受不了的是站军姿。到了部队,在太阳底下,膝盖、两手和两腿之间各夹着一张扑克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这才发现军训时站的军姿太小儿科了。新兵营驻地在昆明,天气不热但太阳格外毒辣。10月的一天,刘晓鹏像往常一样洗漱,却感觉怎么都洗不干净,跑到镜子前一看,才发现自己脸上已经被晒脱了皮。感到疲惫时,刘晓鹏便用《士兵突击》中的“不抛弃、不放弃”这句经典口号鼓励自己。2015年1月,新兵营训练刚结束,刘晓鹏便跟随连队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周的野外拉练,由于前两天露宿时帐篷被积雪压塌,衣服被褥都让雪水浸湿,这一天他发起了高烧,但他坚持不去后方的收容车,硬是走完了50多公里,没有掉队。直到当天部队驻扎后,几近虚脱的刘晓鹏和其他生病的战友去镇上医院接受治疗,此时他已高烧39.7度,军医给他挂上吊瓶,就在走廊里将就一晚。
2015年6月,朱日和演习在内蒙古戈壁上拉开大幕。刘晓鹏所在旅便是当年的参演部队之一。为了尽可能模拟战场环境,在进场前还从各连抽调战士,进行专门心理战训练,刘晓鹏便是其中一员。2015年8月,部队坐了3天3夜火车赶往洛阳,演习的第一个项目“千里机动”便开始了。全旅换乘卡车,3天之内赶到演习地点。刘晓鹏原以为,内蒙古都是一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没想到演习地点是一片荒凉的戈壁,连地上的草都是枯黄的,吃饭时满嘴沙子。一次,他们连奉命通过蓝军布下的雷场,打开前进的通路。冒着蓝军猛烈的炮火和设下的重重障碍,他们在连长的带领下奋力前行。作为连队的通信兵,刘晓鹏一直跟随连长坚持完成任务。但此时,他们连已经“伤亡过半”。按照导演组的指令,在之前战斗中“阵亡”的战士可以参加下一个任务。稍作休整后,他们连和另一个连队一起向蓝军阵地发起进攻。当时,他根本看不见“敌人”,只能听着枪声判断方向,开火还击,最后在冲锋的过程中“中弹牺牲”。朱日和让他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战场。
由于综合素质突出,2016年2月,刘晓鹏被选拔成为特种兵,全连仅有两名战士入选。在集训中,刘晓鹏和战友们一起参加各种训练科目。那段时间让刘晓鹏明白,什么才是魔鬼训练。武装8公里越野是家常便饭,10米高的楼房要在30秒内踩着绳子登顶……刚开始集训时,他每天都板着一张脸,因为一笑腹肌就好像撕裂般的疼。集训最后一个阶段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进行,时值雨季,蚊虫肆虐。刚刚出发时就下起了雨,等他们走进热带雨林时,眼前只有各种植被,没有路。刘晓鹏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挥舞着砍刀开路。植被茂密,山高坡陡,全副武装的刘晓鹏根本不知摔了多少次,浑身是泥。
军旅感悟:军旅磨练是一生难忘的青春记忆,这段经历使我更加懂得了珍惜,知道苦尽甘来,也对自己充满自信,无悔参军入伍,时刻心怀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