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无障碍     关怀版     繁体

上海市优秀大学生士兵风采录系列报道(九)

作者: 市征兵办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5日

上海财经大学    郑天昊

 

践行梦想,来一场青春远征

 

郑天昊,男,生于1997年,祖籍甘肃嘉峪关。2014年考入上海财经大学。2015年至2017年服役于原陆军某部,服役期间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学兵”各一次,获师、团嘉奖各一次。2017年返校复学,在校期间获人民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上海财经大学“特色之星”等荣誉。

 

和大多数男生一样,记者眼前这个男生,有着个一身戎装的梦想。郑天昊告诉记者,来自西北的他,自小生活环境就和部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当年的高考因为微小分数的差异,与心仪的国防生失之交臂。大二开学看到征兵宣传,又点燃了他携笔从军的念头。20159月,郑天昊果断报名参军,没那么多顾虑,没那么多思考,父母的支持,这个来自北方的少年就这么毅然决然的踏上了一场青春的远征。

新兵第一周,他就给自己定了个目标,首先要当个班长,其次就是经历更多的岗位,体验更多不一样的生活。两年军旅生活,郑天昊经历了诸多岗位的磨练,新兵、文书、保密员,新兵连文书、副班长,再到后来的班长和代理排长。郑天昊笑着说,当兵两年除了炊事员和卫生员,似乎单位的所有岗位自己都经历过。他回忆说,“简单的日常训练我参与过,重大的战区考核保障、新兵带训我也一样参加过,最难得的是第二年在自己的努力下,担任班长,真正体验了如何做好一个基层管理者。作为一名大学生士兵,单位的大大小小文娱活动,新闻报道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服役期间,他开过坦克,修过电扇,出过板报,写过新闻;做得了通信保障,担的起晚会主持。多种岗位锻炼,在丰富郑天昊阅历的同时,也让郑天昊对两年军旅生活产生了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郑天昊坦言,“两年军旅不只是同学朋友眼中看到的辛苦和磨练,它给予我更多的是四年大学学不到的道理和经历,在这里我收获了可以生死托付的战友,在这里我理解了什么叫家国情怀,在这里感悟到什么是顽强与坚守,在这里我也真正体会到乡愁与父母的不易,体会到有同样一群与我们年龄相仿的人,就这么默默地用自己的青春无私奉献着。而我很庆幸选择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同样很感谢当时的自己义无反顾做了人生里一个重要而正确的决定。”

返校后的郑天昊,更加拼搏与进取,积极发挥退伍大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先是担任了学生会主席,又担任起学校军事社团的社长。获得上海财经大学“人民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被评为2018年上海财经大学“特色之星”。在学校征兵季,作为主讲人在学校内举办十余场征兵宣传讲座;组建学校的射击队,在2018年上海市大学生运动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自豪地说,“好故事就应该分享,好的地方就应该拿出来发扬,携笔从戎的那一刻我就清晰地知道,退伍大学生几个字,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一份使命与担当。”

军旅感悟:军旅磨练,强健了我的体魄,坚强了我的意志,铸就了我的信仰,将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注入了我的血脉,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