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的主人翁是位女孩子,她叫袁子越。
学习报务专业知识的她,入伍前就读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为圆自己儿时的军旅梦,2005年12月,毅然放弃优越的家庭生活,以优异的成绩携笔从戎来到济空某通信总站一营二连,成为一名普通的报务兵。入伍以后,她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积极进取。在业务学习中,她主动放下大学生架子,虚心请教,凭着熟练的业务水平和出色表现,成为连队当时第一个,也是唯一上机担负值班任务的新兵。不久,袁子越发挥自身优势,义务担当起连队英语小教员,利用业余时间帮助连队报考军校的战友补习文化课;与此同时,曾在大学担任过学生会干部的她,还主动协助连队骨干管理班级事务,受到战友们的好评。
她感觉自己有过当兵的经历,是幸运的,尽管她没能齐步伐地与同龄人一起感受大学的四年生活,没能去体会那段美好的时光,但当兵,如《说句心里话》歌词中写到的那样,“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谁来保卫妈妈,谁来保卫她。”按照我国的《兵役法》规定,当兵是每位适龄青年应尽的法定义务.袁子越总是说:“当兵后悔二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她还补充,“当兵是尽义务,在这个问题上无后悔可谈,我从未因当兵而后悔过”。钦佩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一代巾帼的思想。
她坚信:部队是锻炼人最好的地方,在部队里能够让人学到很多在地方学不到的东西,年轻人到部队锻炼锻炼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是大有好处的。部队生活让我们这些当过兵的人学到了很多知识。当然训练是艰苦的,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走队列,站军姿,在零下20多度的冰天雪地里摸爬滚打搞战术训练,这些超强度的训练增强了我们的体质,磨练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学会了很多战术动作,如投弹、射击、跑障碍、练器械、驾驶车辆等样样精通,同时部队的艰苦生活还培养我们的吃苦精神,给予了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在部队的生活中学会了整理内务、拆洗被褥、缝补衣物、炒菜做饭等等;通过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部队的集体生活,增强了我们的集体荣誉感,通过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增强了组织性、纪律性和时间观念,部队确实很锻炼人。这两年里,她说虽然每天训练、站岗、执勤、警卫、过着紧张又枯燥的生活,却慢慢习惯了听军号起床、就寝,直线加方块式的日子,这一切已经溶入血脉,相对于现在回到学校过起自由自在的生活,更多的则是对部队的留恋。去年的这个时候,在她脱下军装的那一刻,“我才真正的明白了徐洪刚的那首诗歌,‘军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穿上军装就有一种崇高的使命感,驱使着你,使你的灵魂得到洗涤,人格得到升华。’他的这首诗歌伴随者许许多多老兵们走过了2年、5年、8年或者更长的穿军装的日子,到了真要离开部队时,军装已被洗的泛白,当初稚嫩的面孔已经打上了军人的符号,刚毅、坚强、自信,还有青春的笑容。”也许,只有对于有军旅生活的人来说,这是多么的深刻,而非夸夸其谈。
袁子越不仅在学校(2004—2005年)获得华东理工大学综合课程奖学金,而且在服役期间表现出色,受到了部队领导高度的评价,被在2006年底评为优秀士兵(团级)。除此之外,还分别在2007年初荣获全军短波无线电军事训练考核先进个人称号(军级),2007年10月荣获通信总站军事训练竞赛比武第二名(团级),2007年11月荣获军事训练优等个人称号(团级)等等。
她的军旅生活是多彩的,无憾的!
最后以这首《咱当兵的人》,向每位正在服役,以及复员了的战士们表示敬意: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自从离开家乡,就难见到爹娘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是青春的年华,都是热血儿郎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一样的足迹,留给山高水长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头枕着边关的冷月,身披着雨雪风霜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为了国家安宁,我们紧握手中枪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在渴望辉煌,都在赢得荣光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一样的风采在共和国,旗帜上飞扬
咱当兵的人,就是这个样。
(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