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沈志峰,2004年9月进入上海海事大学海华高等技术学院工企专业,刚入学一个多月就得知报名入伍参军的消息后,我就欣然报名了(而且当时我刚过18周岁)。当时有10个在校大学生入伍的名额,幸运的是我通过层层体检、政审成了10名幸运儿中的一名。
入伍后的第一天晚上,我就在被窝里哭了,那是无声的滂沱。因为我第一天站军姿就把腿站得不能打弯,走路像个木偶。当天晚上我就打定主意一到两年就离开这个“鬼地方”!好幼稚!新兵连的时候,班长就要我一遍又遍地磨被子、打扫卫生、冲洗厕所,第二天还是一样、第三天、第四天……每天重复的是枯燥、单调的训练、站岗和打扫卫生,我暗暗揣摩:堂堂一名大学生,难道就是天天重复做这些单调繁琐的小事?
但到下连队的那一天,身边的战友都如愿以偿地去了机关、省城单位和轻松的连队,在那儿,他们所学的专业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很快成了业务骨干,而我却被送到一个偏僻的小县城——诏安当兵。当时有句话“苦在诏安,死在东山”,想想我两年就这么完了……
我迷茫了,心中充满了失落和彷徨:从五颜六色的大学校园一下子来到了只有绿色的基层中队,没有了电脑网络,没有了电影大片,没有了精彩的讲座。角色和地位的转换、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从军选择,难道这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军队殿堂吗?携笔从戎,难道就是在这单调的绿色和无尽的枯燥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吗?难道……
中秋之夜,温柔的月光洒满了大地,看着山下城市万家灯火闪烁,摸着手中冰冷的钢枪,望着天空中那轮皎洁的圆月和远处暖暖的灯光,我想起了美丽的海大校园,想起了亲爱的老师、同学,想起了慈祥的父亲、母亲。所有的压抑、烦躁、苦闷、困顿如同积蓄已久的火山,喷涌而出,泪水禁不住滑落面庞。
这一切没能逃过刚好过来查岗的指导员的眼睛,他来到我身边,我慌忙抹去脸上的泪珠,却不敢正视他的眼睛。他仿佛已看透了我的心事,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是不是觉得部队生活与你在大学时的生活不太一样啊?从你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你就告别了舒适安逸的生活,走上了一条充满艰辛劳累,甚至流血牺牲的道路。面对艰难困苦的挑战是逃避退让,还是勇往直前,是对一个人的考验。你要记住无论何时何地,要想获得成功,都必须从身边小事做起!”说完,他帮我理了理大衣,便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中。
百无寂聊时走进阅览室,翻开军报,《携笔从戎——地方高校生的热门话题》、《建功立业——特殊群体的特殊奉献》映入眼帘;看到了“不管是博士、硕士、还是学士,我们都要当一名合格的战士”的峥峥誓言……顿时,一股说不出的感觉涌了上来,有谁不愿意生活得幸福安祥、有谁愿意一辈子终老荒山。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憾,我为自己原来的想法感到深深的惭愧和自责,作为一名大学生,能够携笔从戎,为祖国和人民站岗放哨,只不过是尽了我应尽的义务,更何况,这里没有老山前线的硝烟,没有唐古拉哨卡的严寒,更没有大漠戈壁的荒芜。当看到同龄的他们长年累月无怨无悔的默默奉献的时候,我还有什么私心杂念不能抛弃!那一刻,我真正读懂了单调的绿色中孕育的伟大和不凡。也就在那一刻,我丢掉了胆怯与懦弱,抛弃了迟疑与退却,我的青春又燃起了希望的火炬,我迷茫的心灵又找到了人生的目标。
在单调、枯燥的两年军营生涯中,我曾经历连续站岗八小时晕倒,搞体能搞得脸色苍白,吐得翻天覆地,我也曾在06年第四号台风“碧利斯”的抗洪中,爆过皮、烧过裆,啃过压缩干粮,连续奋斗八个小时,不过没有成为李向群,让你们失望了,有点对不起“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的称谓。
从那以后,我暗暗下了决心,要在部队里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努力转变了自己的角色和调整了自己的心态,用满腔的热情面对训练和生活,凭着走好人生第一步的朴实信念。第二年成为副班长和被总队评为“优秀共青团团员”,以及连续两年评为“优秀士兵”,给自己两年的军旅生涯交上了一份答卷。
在单调、枯燥的两年军营生涯中,我曾经历连续站岗八小时晕倒,搞体能搞得脸色苍白,吐得翻天覆地,我也曾在06年第四号台风“碧利斯”的抗洪中,爆过皮、烧过裆,啃过压缩干粮,连续奋斗八个小时,不过没有成为李向群,让你们失望了,有点对不起“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的称谓。
今天我一脱下这身戎装,有回到了大学校园,回顾起自己两年的从军之路:两年里,有过彷徨,但更多的是坚定;有过泪水,但更多的是汗水。我庆幸自己选择了这身军装,庆幸自己选择了这橄榄绿的方阵,是艰苦的环境让我茁壮成长,是严格的训练让我百炼成钢,是战友的关怀唤起了我前进的斗志,是这绿色的警营让我激情飞扬。
正如理查·柯所说的:幕然回首,发觉昨日时光早已随风远扬——我已变成了另一个人。是的,部队的生活需要自己用心去体味,我不再羡慕别人的轻松与快活,也不去羡慕别人的风花与潇洒,我只知道,既然选择了这里,多苦多累,我亦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