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人民武装部政治委员
周荣新
我区地处上海西郊,共有8个镇3个街道,现有人口约86万。近年来,我们在市征兵办的有力指导下,着眼世界发展大趋势和新形势下国家发展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积极转变观念,加强兵员征集质量建设,在输送高素质兵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区为适应形势任务发展,重点全面抓好兵员跟踪管理。主要做法是注重把好“三关”:即注重把好入伍前的“宣传教育关”,强化应征青年投身军营报国的热情;把好服役中的“思想稳定关”,当好“故乡指导员”,强化献身国防,建功立业的观念;把好退役后的“就业关”,努力解除服役战士的后顾之忧,当好兵员的人生“引路人”,全面形成抓兵员质量建设的“全程式”服务平台,在“一个激发、两个当好”上下大功夫、下深功夫。从2000年以来,我区所征集的兵员分别在全国10多个省市、各个军兵种服役,没有发生一起退兵问题。这些兵员中有16人考入军事院校或被部队破格直接提升为干部,54人直接转入士官服役。服役期满回乡大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其中有4人考入了地方公务员,21人进入了地方事业单位工作,安排到其他岗位的退役士兵也都普遍表现良好。这些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上级的有力指导,也得益于兵员自身良好的素质,更得益于我区有一套加强兵员质量建设的运行机制。
一、强化宣传教育,激发兵员参军“动力源”。我们针对新形势下部分群众国防意识淡薄、对兵役法规和兵役制度了解不多、对国防建设重要性认识不高等问题,确定了“一季征兵四季抓、阶段工作全程抓”的工作思路。一是在时机上抓得早。利用每年4至6月份全区开展兵役执法检查之机,深入政府机关、街道乡村、企事业单位等,积极宣传国内外形势、国防安全、军事常识和《兵役法》等,营造全民认识国防、热爱国防、参与国防的良好氛围,强化全民国防意识;利用每年6至7月份兵役登记工作之机,大力宣传兵役法规制度,普及兵役知识,使全民认识到服兵役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利用每年10至12月份的征兵工作,大力宣传兵役法,营造“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舆论氛围。二是在范围上抓得广。在国防宣传上覆盖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村(居委会)、社区等;在宣传形式注重发挥现代媒体作用,充分利用电台、报纸、政府网站和城区主要道路、街道拉横幅,企事业单位设宣传栏等多种方式进行广度宣传。三是在力度上抓得重。要求征兵期间政府网站有征兵内容,电视台有征兵宣传公益广告,并要24小时滚动播出,《青浦报》必须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兵役法或国防知识的连续报道等。村(居委会)必须在辖区内设置不少于3至4条宣传横幅或标语,初、高中学校必须要结合每年国庆组织一场以国防和兵役法制知识为主题的演讲竞赛。四是在针对性上抓得实。在宣传教育上,重点突出辖区内各级各类高校和社区、企事业等单位文化程度高的适龄青年为重点,把兵役制度相关政策规定讲深讲透。还要突出抓好对已定兵员的教育管理,每年定兵后我们都要组织已定兵员集体观看军事题材影视片及相关宣传图片,请优秀退伍军人介绍在部队锻炼成长的先进事迹和从军体会,还请驻区部队同志介绍当前部队的学习、训练、生活等基本情况,以紧贴实际的针对性教育,正确引导青年应征。
二、发挥多方优势,努力抓好士兵跟踪教育服务和管理。针对新兵对军营了解不多,初到军营环境人员生疏、训练艰苦、管理严格的特点,我们积极发挥亲情乡情的优势,努力当好“故乡指导员”,积极推进区征兵办、镇和街道人武部、村(居委会)、家庭“四位一体”建设,发挥好“四员”(协调员、指导员、保障员、联络员)作用,当好“故乡指导员”,确保兵员思想稳定、安心服役。一是区人武部当好协调员。充分发挥区征兵办外联部队,下联镇和街道的优势,协调各方有效促进兵员安心服役。每年新兵入伍后,我们都要与接兵部队进行电话和书信沟通,了解兵员入伍后的思想反应。新兵入伍后20天左右,我们与部队协调,统一组织各镇、街道武装部的同志到部队看望新兵,促进其安心工作。士兵服役期间,适时会同民政等有关部门及时将新兵的优抚政策落实到位,并及时通报本人。同时,我们每年春节都要对新兵中的独生子女家庭、有特殊困难的军属,组织必要的慰问和帮扶。二是镇和街道人武部当好指导员。发挥镇、街道武装部的纽带桥梁作用,要求镇和街道武装部在新兵下连前必须要给新兵写一封平安鼓励信,到新兵家中进行“二次走访”,为新兵家庭解困排忧。三是村和居委会当好协调员。发挥村(居委会)地处一线的优势,及时了解反映并解决新兵家庭困难,消除新兵后顾之忧。四是家长当好联络员。注重发挥家长亲情疏导作用,在新兵下连前,新兵的家长要向新兵写一封促进其安心服役的信。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兵役法规的规范作用,组织签订镇和街道武装部、村(居委会)、家庭和个人四级责任书,明确有关法律责任,对在征兵工作和士兵服役期间发生的违法违纪的人和事依法进行处理。
三、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当好兵员“引路人”。我们着眼当前社会“就业难”和“难就业”的问题,针对兵员退伍后技能弱、路子窄与安置渠道不畅等矛盾,勇于创新思路,积极向政策要办法、要措施,教育退伍士兵转变就业观念、灵活就业方式。着力在四个方面“引好路”。一是坚决落实好优抚政策。坚决把市、区两级规定的硬性优抚政策落实到位,要求有关部门在士兵退伍回乡后马上就把优抚金发放到位。这几年,我们还为了鼓励适龄青年参军热情,按市规定几次提高优待金数标准。对在部队有立功或考入军校提干的,区、镇或街道两级政府还有一定的奖励。自2000年以来,我区从未拖欠过任何一名退伍士兵的优待金,全部按时发放到位。同时,区、镇和街道两级还在每年春节深入兵员家庭进行新年慰问。二是创造条件培训工作技能。会同劳动、人事、教育和民政等部门认真搞好复退士兵职业培训、就业安置,明确规定对退伍士兵的技能培训全部免费,企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要对退伍士兵优先聘用。退伍士兵入伍前是单位职工的可以继续在原单位工作,是院校学生的可继续上学,并将所有优抚政策及时通报给正在部队服役的战士,真正消除其后顾之忧,使其切实树立在军营建功立业的牢固思想。三是深挖安置潜力。区民政局、武装部、政协等部门每年底都要会同相关企事业单位召开退伍士兵招聘会,对青浦籍或服役在青浦的士兵进行专门招聘。驻青部队退伍士兵“带着工作回家乡”的新闻先后在央视和内参选编上播发登载。同时,我们还积极做好退伍士兵的就业扶持,对士兵退伍后有经商意愿的,要求有关部门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明确要求区、镇和街道两级事业单位要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优先聘用退伍士兵。同时,我们还要求区、镇和街道两级保安大队及村(居委会)招聘联防队员时,要优先招聘退伍士兵。民兵组织调整时,要将退伍士兵优先对口编入民兵骨干,确保每名退伍士兵都能得到妥善安置。(缪编)